本示范中心是学校最大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公共平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自治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展工程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
(一)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本中心构建了覆盖全场景、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形成"三维一体"制度框架。
1、安全管理体系
-编制《工程训练中心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涵盖金工实训、电子实训等9类专项安全规程
-建立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制定《中心应急救援预案》及机房、设备等8类场景应急预案
-实施教师安全准入制度,要求100%持证上岗
2、教学运行规范
-制定《教师课堂准入制度》明确教学资质标准
-出台《教学机房借用申请规定》,实现资源预约数字化管理
-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包含《电工电子仪器设备管理规程》等5项专项制度
3、质量保障机制
-实行“双督导”制度:教学督导组+安全督导组定期巡检
-构建设备使用效能评估
-建立学科竞赛“导师负责制”,明确成果转化奖励机制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概要
1、教育教学工作
-课程体系重构: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课程群,开发4门校级智慧课程
-教材建设计划:完成《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4部新形态教材
-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工程教育+劳动教育+双创教育”四螺旋育人模式,打造学科竞赛团队,冲击各类赛事国家级奖项(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榜单)
2、实践基地建设
-设备更新置换:改善实训教学环境,搭建10个实训平台
-功能区优化:形成先进制造等5大实训区,建成“基础认知-专项实训-创新开发”三级实训体系
-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师生创造虚实结合、多元化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
3、文化育人工程
-思政引领,强化工程基础、融通学科交叉、提升创新能力
-开展工程文化、工匠文化,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育人功能
-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劳动之星”评比
(三)完成情况
-各教学与实习实训场所安全管控一直保持良好效果,连续多年零事故,多次被评为校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面向47个专业开设《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必修课程,在智慧树平台开放在线课程《人工智能案例实战》。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省部级课题12项,校级12项。
-举办校级赛事7项,承办省级赛事3项;指导学生团队200余支,组织学生参赛获得省部级奖项104项,国家级奖项3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其中省级11项,国家级5项。
-申报6000万元设备更新置换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论证,预计25年落地。
-举办劳模讲堂,连续开展两届“精耘杯”生产劳动技能竞赛。
-充分发挥自治区示范辐射作用,接待包头市多家中小学百余名学生开展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服务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