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 介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规章制度  教改科研  开设课程  党建活动  实验示范中心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开设课程>>课程建设
站内搜索:
 
课程建设

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是学校开展工程实训、创新创业教育、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实践教学部门,开设包括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训、创业基础、劳动教育(1)等课程。

一、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规则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思路,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通过程序设计辅助计算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基础能力,为后续课程和专业领域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1:通过对C语言的语法规则、数据类型、数据运算、语句、系统函数、程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Visual Studio 2010及Dev C++平台下C程序的基本调试方法和步骤,能初步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能熟练使用三大结构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

课程目标2:在基本数据类型、基本流程控制语句的基础上,掌握数组、函数、指针、文件等内容和程序设计方法,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实现方法和步骤,进一步积累编程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较好的编程思路和风格,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解并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及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思政目标

1.激发奋发图强的学习精神,弘扬爱国情操,增强科技强国的信心。2.培育具有规则意识和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认真务实、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及规则意识。3.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该课程作为计算机技术基础通识课程,面向一年级非计算类本科专业开设。属于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IPO编程模式,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理解围绕计算生态开展编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并能运用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库,解决一般计算问题、专业简单应用问题,为后续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专业领域的信息化实践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掌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语法规则、标准库的引入和应用、python基本数据类型、程序流程控制、函数和代码复用。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调试的步骤;较熟练地运用IPO程序设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初步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2:掌握组合数据类型、文件和数据的格式化、标准库的深入应用、常用第三方库的应用,深入理解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结合专业特点,运用第三方库解决问题的专项能力。积累编程经验,能够应用自顶向下、计算思维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思政目标:1.增强科技强国信心,激发奋发图强的学习精神;2.培育具有规则意识和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3.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了解计算机技术伦理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提升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与道德品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大学计算机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基于网络的协同能力和信息社会终身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处理信息数据的需求。

课程目标1:具有科学思维、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就复杂的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课程目标2:能够娴熟使用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能力——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拥有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具有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的能力。

思政目标:课程中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法制教育、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体系、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文化视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其能多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表达与交流,利用Internet主动学习,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为后继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金工实习A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技术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必不可少的先期课程,也是建立机械工程概念、培养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包括工程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能力目标:使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使用;掌握对简单零件冷热加工方法选择和工艺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

1.掌握车削、铣削和钳工加工的基础知识、加工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学习金属材料加工的基础知识,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工程素质。2.掌握铸造、锻造、焊接的发展现状、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熟悉毛坯或零件的常用加工制造方法,团队或个人完成简单零件、创新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使学生形成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形成。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应用,掌握先进制造加工的基础知识、加工特点和操作方法,能制定简单零件的工艺流程和程序,并能利用数控设备加工一般零件,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范。4.掌握各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进行工艺过程的拟定,掌握有关的工程术语和技术文件,能够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交流。

课程思政目标:

1.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人文素养,增加文化认同和行业认同,增强学生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2.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实践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工程基本素质、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金工实习B

该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非机类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技术基础课程,也是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基本内容讲授、示范讲解、独立操作的教学形式。

专业能力目标:通过金工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学习金属材料加工的基础知识,对现代工业生产的运作方式有初步的认识,并在生产实践中,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踏实、勤奋的学习精神和工作作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车削、铣削、钳工加工的基础知识、加工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学习金属材料加工的基础知识,掌握有关安全操作技术。2.掌握铸造、锻造、焊接加工工种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形成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形成。3.掌握先进制造加工的基础知识、加工特点和操作方法,利用数控设备加工一般零件。

课程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人文素养,增加文化认同和行业认同,增强学生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2.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实践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工程基本素质、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电工电子实训课程

通过该课程实训,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工的简单实际操作,电子产品的生产实际;学习基本的电工、电子工艺理论;掌握一般的电工技术及电子工艺技能;培养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严谨踏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学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为今后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以及从事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课程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名称、作用、特性;常用仪器产品的检测方法及使用规范。熟悉常规电工、电子设备的操作规范、基本元器件的使用及测量、培养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2:掌握一般的电工技术及电子工艺技能,可以进行相关设备的简单维护和维修工作;体验相关行业工程背景。

课程思政目标1: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科学思维、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课程思政目标2:建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七、创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类必修课程。根据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基本要求(试行)》(高教[2012]4号)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借鉴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理解创业活动的基本过程、内在商业逻辑的一般规律和最新的思想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业思维和行为准则用于今后从事工作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等全面发展。

创业基础既强调创业认知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创业知识及能力的有效提升,课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专业能力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理解创业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塑造创业素养,增强团队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筹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掌握商业模式、市场营销等创业知识与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关系,了解商业计划书及路演作用和意义,从多种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提高识别机会、市场环境分析、产品设计、创业风险决策等能力,掌握融资、股权、预算等创业基本财务知识,在相关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因素分析基础上,将创新意识融入到相关工程、项目、研究等设计环节,能够提供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

课程思政目标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及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对待择业与就业。课程思政目标2:通过典型人物励志故事介绍等,激励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不忘初心、勇于创新、敢闯会创,在复杂的环境中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八、劳动教育(1)课程

通过“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课程的教学,系统性向全校学生讲授通用劳动科学知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价值观、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结合日常生活劳动、服务型劳动和生产劳动等多种劳动实践形式,形成深厚的劳动情感,积极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课程目标2:充分了解劳动与就业权益保障,正确识别和防范劳动实践中的安全风险,正确应对安全风险事故。课程目标3: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深刻领会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为榜样,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掌握基本的劳动科学知识,继承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育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劳动情感,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品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目标:1、实现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的紧密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宗旨、育人价值与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丰富和拓展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路径、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使劳动的价值和劳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2、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素质的拓展与提振大学生劳动精神面貌的紧密结合。在劳动教育课程中领悟思政课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巩固。真正树立起与思政课的政治导向相一致的劳动观,把思政课所传导的先进的劳动观念、正确的劳动态度和高尚的劳动品质体现在劳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展示大学生的崭新形象,不断提振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3、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培养新时代最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对劳动教育而言是根本性的首要问题。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造就一大批新时代最美劳动者,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塑造最美劳动者的过程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联系电话:综合办0472-5951623  教学办 0472-5953185